心理资源

研究发现:每20个人里就可能有一个购物狂
关注:747 次  

开心的时候买买买,不开心了更要买买买,即使不需要也要买买买,即使后悔了也要买买买。买得停不下来……根据Kellett和Bolton的定义,强迫性购物是“由不可抗拒、无法控制的冲动引发过度的、价格高昂的购物,并在购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常由负面情感引起,最终导致社会、人际和经济上的困难”。也叫“消费成瘾”。

消费成瘾的表现

大多数时候,买东西确实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好,所以购物本身确实能带来一定的心理疗愈,关键在于明白自己的心理需求、把握购买行为的程度。正常范围内的购物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你担心自己是否陷入了购物成瘾,可以参考下面的一些表现:

• 经常在没有思考自己在买什么、为什么买的情况下,就花了钱;
• 在花钱时,根本不会去想自己还有多少钱;
• 习惯将购物当做产生快乐,或者奖励自己的方式;
• 想到你的某个朋友已经拥有了某样商品,你就止不住地想要拥有它;
• 隐藏起自己买的东西和小票,在自己的真实花销上撒谎;
• 很多买回家的东西一次都没有用过;
• 每次买完都很后悔,但还是停不下来……


如果拥有以上诸多行为表现,则可能是强迫性购物者。据2015年发表在Addiction杂志上的一则对32000人的研究数据的分析,强迫性购物行为的一般患病率约为5%,即20个人里就可能有一个购物狂。


为什么买买买停不下来?


往往强迫性购物者买东西并不是为了商品的实际用途。研究发现,强迫性购物与童年经历有关。幼年时如果遭到父母或他人的漠视,孩子便会转而寻求替代性的安慰——如玩具、零食等。这种匮乏感会持续影响着我们,在成年后同样要寻求情感的支持。这时,购物便取代了玩具和零食,成为替代性的安慰品。


1.为了提升自尊感

将消费和他人的尊重感挂钩,往往吹嘘自己的消费,迫切地与他人分享和炫耀,希望华丽的衣服和首饰能够得到别人的赞美。但这种消费带来的自我价值提升感转瞬即逝,于是,不得不继续购买更多。


2.为了缓解孤独

研究表明,当在一段时间内感到非常孤单空虚时,大型商场里明亮的灯光、彩色的招牌、欢快的音乐都给人以愉快的刺激。


3.为了释放焦虑

面试失败、感情受挫,在陷入焦虑之后,我们可能会想要买点什么来分散注意力,释放压力,安慰自己。研究表明,有强迫性购物行为的人对情感的认知能力和对痛苦的忍受力都比较低。有一些购物狂是焦虑水平非常高的人,并且无法解决和控制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和压力。


当然,在购物的狂热过后,那些焦虑、愤怒、紧张的情绪并没有真的消失,它们还在那里,我们可能反而会感到深深的失落、空虚和负罪感,并最终可能引发羞耻感。


4.为了应对抑郁

研究证明,抑郁症与强迫性购物的共病率非常高。商业广告的画面常常在传递一种信息:购买我们的产品,能够让你快乐。当我们不够快乐,又无法找到快乐的方法时,便会产生一种错觉:买下来,我就会快乐。但这种效果往往只是一种遮掩和回避,从长期来说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反而会陷入到购物行为本身上。


如何积极购物?

 

1.了解自己购物的动机

购物在一定程度能够帮助人们放松、减压、调节负面情绪,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治疗,无法帮助人们解决长期的焦虑或抑郁问题。因而,你需要了解自己使用零售疗法背后真正的原因,从根源解决真正的问题所在。


2.设立独立的资金账户

可以专门申请一个额度较低的信用卡或者开立一个借记卡并在里面放上一定金额的存款,数额取决于个人的收入以及其中可以用以购物的金额。这个单独的账户,能够帮助有效地控制预算,超出自己所能负担的范围。


3. 列一个购物清单

在购物之前,为自己准备一个购物清单,在每购买到一样东西时,就在列表上打钩(就像任务列表一样)。这不仅能够时刻反复提醒自己,“哪些是我现在需要的”,还能够让人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对于那些不在清单的东西,努力一件不买,在清单购物完成后尽快地离开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