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源

精神胜利法则 | 适度自我增强有利于心理健康
关注:2721 次  

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报

转自 | 三仓心理学界

作者单位 |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什么是自我增强


自我增强(Self-enhancement)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选择性地关注、强调和夸大自我的积极方面,而将消极方面忽略和打折。


自我增强是一种抬高自己的策略。主要包括:


“积极错觉”,例如对自己持有过度积极的观点,认为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友好;“错觉控制感”例如对待偶然事件,认为能够评价自己的能力支配;“不切实际的乐观”,例如对自己有过于乐观的估计;“自我服务归因偏差”例如人们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他人、环境和坏运气等,或者当面临消极的反馈时,通过在一个与消极反馈无关的领域强调积极的自我来补偿这一反馈。

  

自我增强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人们在生活中会有意或者无意地使用自我增强来抬高自己。心理学家发现,自我增强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中,适度的自我增强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自我增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是一种帮助目标设定和毅力的激励原则,一种关系价值的象征,一种声望或身份等级的“监视器”,以及一种努力说服人们建构自我比实际自我更好的机制。

 

自我增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自我增强是人们看待自己的一种积极态度。适度的自我增强有利于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过滤自我认识的信息

在寻求关于自我的信息的时候,人们参考了多种自我认识的来源,包括观察自然、内省、与他人做比较、参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考虑行为发生的背景等,这些过程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线索。


我们作为主观能动的个体,能够通过过滤来自不同认识来源的信息进行自我评判;自我增强在自我认识过程中,能够过滤一些信息,使人们能用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加工信息。

  

  • 提高生活的满意度

心理学家发现,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对自己有准确知觉的人,而是那些用积极视角看待自己的人。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个体从积极的视角对输入信息做处理,可以使消极信息的威胁性降低,有助于个体有效应对消极反馈,从而提高生活的满意度。


  • 促进良好的社会适应。

自我增强是人们维持自尊的重要途径,它是个体加强或提高自尊的心理过程的集合。当自尊受到威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通过对自己评价更肯定或者以更为消极的态度评价别人来保持自我价值感,用“自我服务的归因偏差”策略来维护自尊。


当在社会中遇到挫折时,自我增强水平高的个体应对这些压力和挫折,其心理弹性更大。他们对生活目标有更好的认识,并且其与家庭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更和谐。


自我增强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创伤经历,恢复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和对生活的掌控力,对未来怀有一定的积极预期,促进创伤后的恢复,能够更好适应社会中的挫折。因此,适度的自我增强可以通过提高个人的自尊和价值感,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

 

  

  • 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我增强水平高的人有更大的社会交往网络,对同伴的接纳也更好。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增强水平,自我增强水平高的个体又会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自我增强有利于亲密关系的发展,人们可以用“积极错觉”或“过于乐观”来维持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另外,自我增强水平高的个体在留下第一印象时,效果比较好,但是随着深入的接触和了解,自我增强的效果会降低,为了保持对方对自己良好的印象,还会持续努力。

  

  • 引发积极的外在行为。

由于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自我增强的个体通常会经常暗示自己能做好事情,这种暗示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人们付诸行动,最后会有所收获。作为驱动行为的自我增强在得到满足时,不仅能引发积极的社会行为,还能给行为主体带来积极反馈。


自我增强需求反映了个体与他人共同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的意愿,所以,自我增强者在经历挫折与困难后,会产生更多的亲社会助人行为。